瀏覽數量: 44 作者: 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: 2020-11-18 來源: 本站
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大大提高,人口劇增、資源過度消耗、環境污染、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,生態環境問題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大問題??邕M新世紀,我國已經進入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。加強生態修建設、優化人居環境,實現可持續發展,已成為我們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。加強生態修復投入以保護越來越脆弱的生態環境已刻不容緩。
生態修復和改善生態經濟系統主要有五方面:受損農地再利用、廢棄礦業資源再開發、合理開發和保護未利用廢棄地、地質災害防治、生態景觀建設。我們主要來了解一下廢棄礦山是怎樣實現生態修復的。
礦山生產過后,對于整體環境破壞較為嚴重,礦山生態修復涉及方面較廣、修復方法較多,對礦山進行有序恢復,在修復生態的同時將其改造成濕地公園、生態公園、城市公園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旅游景區,可以實現礦山可持續發展。
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是解決礦山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的有效途徑。近年來,我國礦山生態修復研究發展迅速,礦區土地的生態復墾工作也逐步開展起來。為避免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,應依據礦山不同開采時期的技術特點和自然環境等因素,制定和調整相應的復墾和生態修復方案,做到采礦與生態修復的一體化、同步化,實現礦山生態功能的修復。生態修復一定要從簡單的復綠過渡到生態功能修復,總體上應該重新建立一個完整功能性的生態系統。但是,恢復生態系統功能,決不僅僅是植被的恢復。所以,生態功能修復要強調已經破壞或者退化生態系統功能的整體上升。
礦山生態修復最早提出的辦法是復綠,隨著復綠工作的不斷深化,進一步提出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。隨著礦山開采面積的擴大和性質的轉變,停留在生物多樣性修復階段也不夠,我們要進入生態功能修復階段。